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趙滿堂呼吁:從六個方面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支持
趙滿堂呼吁:從六個方面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支持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商聯副主席、甘肅盛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滿堂一直十分關注三農問題,今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他又提出了經過長期調研后寫好的《關于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提案》,呼吁從落實針對三農發展的硬件設施建設、盡快出臺金融方面的支農政策和措施等六個方面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商聯副主席、甘肅盛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滿堂一直十分關注三農問題,也因此多次受到表彰。今年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他又提出了經過長期調研后寫好的《關于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提案》,呼吁從落實針對三農發展的硬件設施建設、盡快出臺金融方面的支農政策和措施等六個方面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支持。
趙滿堂認為,首先是要在政策上落實針對三農發展的硬件設施建設,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從根本上扭轉和解決三農問題,地方政府應認真貫徹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系列文件,特別是《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加大對農業保護支持力度,盡快建設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加大農村教育投入,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問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必須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應該對于農電網規劃改造與信息化公共設施、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農村水利設施和供水改水工程、農村能源規劃建設給予專門的投入。對西部農村應普遍建成并實現鄉(鎮)、村之間必須保證一條汽車公路,有條件的地方可實現一條水泥路面的汽車公路,村與村之間建成并實現一條相互連接的汽車公路。要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功能,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普及農技推廣站、村鎮文化站,繁榮農村的文化生活。
其次是國家應盡快出臺金融方面的支農政策和措施。國家在政策上對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近年來新辦的村鎮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要制定出臺支持三農發放貸款的硬性條款和發放貸款的比例,使這些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再者是政府應進一步支持擴大對三農方面的補貼。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農業生產性補貼與農民收入性補貼相結合,綜合補貼與專項補貼相配套的農業補貼政策框架。2008年僅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民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等四項補貼資金達1028.6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穩定和農民增收。2009年在保證以上幾項補貼的前提下,應該增加針對農田灌溉的非自然灌溉等方面的補貼,農田貧瘠地區的化肥農藥等補貼。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對農村失去勞動能力的人群和非常困難的家庭應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和長期的補助,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
第四是大力支持和推廣優良品種的繁育工作,加大籽種產業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投入。積極培育籽種產業,積極開發、引進、繁育糧食、蔬菜新品種,做大、做強畜禽良種產業,啟動水產養殖精品工程。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加快種畜禽場改造升級,培育和打造優質畜牧品牌。探索生態循環養殖業新模式,促進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第五是發揮各地方特色和品種優勢,打造民優品牌。各地區應發揮地方特色優勢,整體推進農業科技水平,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努力打造和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積極探索和扶持鼓勵開展“一縣一品”和“一縣一業”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耙豢h一品”和“一縣一業”的實質是做大做強縣域特色主導產業,就是要結合本地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在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的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經濟發展的產業“坐標系”,開辟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新路子,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最后是通過政府有序引導大力發展多種多樣式的農村合作組織。三農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應該把以新型合作組織為依托,帶動農戶從事專業化生產,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加快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的戰略舉措。增強農民互助合作意識,切實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構建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扶持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的經營組織基礎。首先是從制度上扶持,成立省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明確政府農業部門作為指導機構,建立政府、農技部門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系幫扶制度;其次是從政策上扶持,各地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推出切實可行的扶持三農政策,特別是在耕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等方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支持;再者是積極引導。各地方財政應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合作模式上要積極鼓勵其多樣性,如聯合經營、大戶經營、家庭農場經營、股份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場縣共建經營等模式。通過正確合理的引導,典型帶動、效益吸引、算賬數字對比、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加速推進。(李曉梅蘇英)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德國專家深入海南 滿山遍野都是寶..
- 下一篇:中央氣象臺推出農用天氣預報


